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22金點沙龍台北場精華回顧


近幾年在台灣,教育與設計界愈來愈緊密的攜手合作,擦出了許多亮麗的火花。不論是從設計導入校園改造、進而帶動美學運動及教育環境改革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或從教科書、聯絡簿等基本教材展開的教育創新計畫,都是帶來實質改變且令人有感的成果。

在6月17日舉辦的2022金點沙龍台北場,我們邀請到金點設計獎顧問曾柏文,《楓苳聚場》執行團隊臺師大設計系助理教授長友大輔與米索空間設計總監詹明旎,以及《新北市國中聯絡簿—美感再造計畫》、美感教科書計畫共同發起人陳慕天,三位講者暢談設計與教育之間的關係與教育現場再設計,提出教育設計的趨勢與可能性。


2022金點沙龍台北場合影

2022金點沙龍台北場合影(左下為長友大輔與詹明旎;右上為曾柏文;右下為陳慕天)


在台灣,設計教育—曾柏文

首位登場的是金點設計獎顧問曾柏文,他在2021年擔任金點設計獎專刊《觀點》總主筆,以知識生態設計的角度切入看台灣設計的整體發展。這次他以自身對於設計領域的觀察,以「在台灣,設計教育」為題,探討設計的意義、教育再設計、設計師教育與台灣設計的優勢。


金點設計獎顧問曾柏文:「在台灣,設計教育」

金點設計獎顧問曾柏文:「在台灣,設計教育」


他以語源學的角度,探討「設計」一詞的兩層意涵:一層為「內在的計畫和意圖」,另一層為「外在實體勾勒」。又以設計概念史與設計階梯的觀點切入,說明「設計」一詞的應用範疇一再拓展,從純粹追求美學符號的功能,在進入工業時代後開始著重於功能性、經濟價值與成本效益指標;到了資訊時代,UI/UX出現,設計從實體空間遁入虛擬空間,強調使用者體驗;近年更擴及整合虛實的社會設計、服務設計、循環設計、政策設計等。其中,好設計的判斷標準,也從過去聚焦在「美、功能、經濟」,開始涵納永續發展、社會包容與和平正義等目標。

隨著設計的應用範疇不斷拓展,近年在台灣,設計也開始作為一種解決方案,走入產業、地方、社會及公共服務現場,帶來實質的改變,甚至作為關鍵策略驅動創新發展,教育即是其中一環。

他提到許多相關創新計畫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如2014年美感細胞發起「教科書再造計畫」,長期倡議體制內教科書品質提升;同年,另類教育展「不太乖教育展」、「雜學校」的創辦,作為一種挑戰慣行教育的社會運動,倡議「全人教育」的核心價值;2015年,關注東南亞移工的新創非營利組織One-Forty發起移工教育和培力計畫,以社會設計流程提出新型態教育服務,幫助移工累積對生活和未來有用的語言技能,並從中認識台灣文化;2018年Skills for U發起的「技能國手活化老舊校園計畫」,試圖扭轉輕技職的社會價值觀;2019年由教育部指導、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則是從教室空間改造展開的「教育環境改革」美學運動。


台灣的社會背景條件具足後,近年來許多相關創新計畫為社會帶來實質的改變。

台灣的社會背景條件具足後,近年來許多相關創新計畫為社會帶來實質的改變。


最後他也提到,在當代,廣義的設計(包含社會、教育、政策、永續的思考、規劃參與)成為當代人能達到自我實踐的參與途徑。而台灣位處東亞文化樞紐,擁有文化多元、自由開放的社會,同時也有完整的科技產業與製造鏈,正是發展與實踐設計的最佳場域。他期許台灣能以自身的優勢,結合蓬勃發展的設計動能,為台灣未來整體發展帶來源源不絕的創新能量。


台灣身處四大文明板塊(東南亞、中華、日本、西方)交界,形塑出高度異質、包容的文化地景。

台灣身處四大文明板塊(東南亞、中華、日本、西方)交界,形塑出高度異質、包容的文化地景。


學美的空間,美感的教育—長友大輔、詹明旎

長友大輔與詹明旎投入台灣設計教育多年,他們從教育現場發現「美感教育」不僅需要透過培養多面向的國際觀,廣泛認識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同時也要從日常生活中培養起自身的感受能力,對於教學而言是非常大的一項挑戰。他們在2021年參與了「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改造台中的豐東國中閒置的角力館空間成為多功能展演中心,希望透過設計思考,將美感教育帶入校園,


《楓苳聚場》執行團隊臺師大設計系助理教授長友大輔與米索空間設計總監詹明旎:「學美的空間,美感的教育」

《楓苳聚場》執行團隊臺師大設計系助理教授長友大輔與米索空間設計總監詹明旎:「學美的空間,美感的教育」


豐東國中校內的角力館,是校方1968年為了角力社而興建。該社團曾經是蟬連十年全國角力大賽冠軍的社團,但隨著校方當前教學方針的不同而沒落,角力館便也缺乏維護,老舊的建築體內地板傾斜、壁癌等問題明顯可見,長友大輔與詹明旎便希望以設計思考改善現狀。在實地考察後,他們發現外側佈告欄遮住自然光線、室內外照明不足、室內外空間沒有連結等問題,思索後決定以減法設計的方式翻新老舊空間。


豐東國中角力館改建前後對照圖與室內設計模擬圖。

豐東國中角力館改建前後對照圖與室內設計模擬圖。

豐東國中角力館改建前後對照圖與室內設計模擬圖。


設計團隊透過把角力館的空間打開、移除佈告欄,邀請陽光與空氣進來,並去除加建的平頂天花板與地上的軟墊,恢復建築體原本的特色,重新設計出入口的階梯與新增無障礙坡道,讓整體進出更便利安全;同時也加強室內外照明、打造連接室外的舞台空間,並增設大面鏡牆與投影設備,以增加空間的靈活性。此外,他們也保留代表校史的「以柔克剛」匾額,繼續陪伴學生的校園生活。

歷經兩個月的改造,在開箱日當天,學生們帶著開心、驚訝的神情進到了煥然一新的角力館,他們充滿好奇心地探索每一處,找到自己喜歡的角落,在這裡自然地展開學習與遊玩。團隊也提到,雖然改造過程有許多挑戰,但最後能看到學生們對於空間的喜愛和使用,是所有參與這次改造的設計師與工班感到最雀躍與滿足的事。


開箱日學生好奇地探索改建後的角力館。

開箱日學生好奇地探索改建後的角力館。


為教育做設計—陳慕天

最後壓軸分享的是2021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得主《新北市國中聯絡簿 美感再造計畫》、美感教科書計畫共同發起人陳慕天,他以「為教育做設計」為題,和大家分享教育設計的概念,教科書如何再設計,以及執行的過程。


《新北市國中聯絡簿—美感再造計畫》、美感教科書計畫共同發起人陳慕天:「為教育做設計」

《新北市國中聯絡簿—美感再造計畫》、美感教科書計畫共同發起人陳慕天:「為教育做設計」


他認為所有需要學習的內容都能做設計,便將此概念放在孩子的教育,和美感細胞團隊一同展開一系列教科書改造計畫。

為了讓孩子能更好地閱讀與吸收學習內容,他們在教科書設計中加入圖文搭配、色塊分類與列出章節大綱,並設計閱讀動線,協助學生掌握資訊,同時也加入了功能性、互動性與大跨頁等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去年,美感細胞與清大教育所合作了一項眼動儀的實驗,驗證了設計改造過後的教科書,確實對於學生在資訊的理解與學習上有實質的幫助。


教科書再造計畫依照教學內容設計閱讀動線。

教科書再造計畫依照教學內容設計閱讀動線。


然而,在推動教科書再造計畫的過程中,陳慕天與美感細胞團隊也發現了教科書生產端與消費端既有的困境,所以他們期望從訂定完整流程去帶動教育設計的現況改變。他們將學校教師、設計師的建議、自身的經驗結合教育理論,製作成研究報告,如《敎科書印製規格提議報吿》、《美感教科書教育設計解析》等,也將研究成果發展出涵蓋 「教育調查」(Research)、「設計規劃」(Plan)、「設計執行」(Execution)、「檢查測試」(Check)的「RPEC」教育設計流程。

此外,他們也將繁複的教育設計過程做成開源的指引手冊,推出了《教育字體應用指南》、《易讀設計指南 Guidebook》等。這些努力的背後,就是希望幫助設計師與教科書出版社,在未來執行教科書優化設計與產製過程更加順利,期希望透過教育設計,讓學生翻開課本的每一頁,都成為有意義的閱讀。


《教育字體應用指引指南》可作為設計師投入教育設計時的參考資料。

《教育字體應用指引指南》可作為設計師投入教育設計時的參考資料。



2022金點設計獎徵件倒數中

金點設計獎參賽類別包括產品、傳達、空間及整合設計等四大類,參賽作品須為已商品化且上市銷售之產品、或已完成執行之空間及整合設計作品,申請單位可為業主或設計團隊。今年度徵件至台北時間7月7日(四)23:59截止,歡迎各界設計好手踴躍報名,把握爭取金點獎榮耀的機會!

2022金點設計獎參賽辦法

2022金點設計獎報名網址


相關文章
形塑未來的設計師——專訪2022金點設計獎評審李炫弘
攜手共創精彩榮耀!2022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合作品牌
2022金點設計獎、金點概念設計獎公布年度最佳設計獎入圍名單!全球10地設計好手競逐最高榮耀
2022金點設計獎典禮主視覺搶先曝光!金曲王牌製作人陳鎮川跨界操刀 指紋拼貼創意打造典禮新風貌
下篇文章 next arrow
2022金點設計獎、金點概念設計獎公開完整評審團名單!RICHARD HUTTEN、色部義昭、藤本壯介、WERNER AISSLINGER首度擔任評審
prev arrow 上篇文章
2022金點概念設計獎晉級複審名單公布!
golden pin design award logo 金點會員